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西农导师回访“头雁”为“榆阳样板”再添薪火

为进一步巩固榆阳区“头雁”学员培育成果,精准破解产业进步瓶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教授、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委员汪月琴同园艺学院邹志荣、食品学院徐怀德、继续教育学院刘德敏等专家教授组成导师团,于8月9日至11日深入榆阳区田间地头、企业农场,并与“头雁”召开座谈会,开展了一场扎实的回访指导活动。

此次回访聚焦于为“头雁”们注入专业动能,增强其产业壮大与联农带农能力,为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树立的“榆阳样板”再添薪火。

榆阳区作为全国“头雁”项目的标杆,已累计培育325名带头人,实现“一村一雁”全覆盖。此次导师团的脚步遍及补浪河乡、大河塔镇、麻黄梁镇、芹河镇等地,在泥土芬芳与机器轰鸣中,为头雁们的腾飞校准路线。

科技赋能:小设备撬动大产业

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程翔家庭农场,杨镇通的操作间成了科技兴农的微缩课堂。面对罗军教授的细致询问,他如数家珍般展示着“动物精子冷冻体系”,并坦言当前场地受限的困扰,正谋划建设更专业、可参观的采精实验室。更可贵的是,他利用这套技术已为周边农户的1600头羊提供了免费人工授精服务,让优质种源普惠乡邻。

“实验室规范程度提升显著,技术推广的带动效应尤为突出!”罗军教授肯定杨镇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与强烈的进修觉悟。他同时指出,当地普遍存在档案觉悟不足、接受新技术主动性不强的难题,“头雁”培育在想法破冰上功不可没。他建议杨镇通持续完善设备、科学规划场地,并强调:“要主动与政府对接,榆阳各部门对‘头雁’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

杨镇通还郑重展示了他的专升本证书,印证了“头雁”们求知若渴、自我成长的群体画像。科技的火种,正通过这些带头人,在榆阳的田野上形成燎原之势。

头雁领航:带动“雁阵”齐飞

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白南沟村的高粱地翻滚着绿色的希望浪潮,榆阳区第二期“头雁”、村支书谢艳军指着连片的1800亩高粱地自豪介绍。

参加西农培训后,他全力推动本村高粱产业,更辐射带动全镇种植突破2万亩。应用西农传授的“深沟探墒”技术,亩均增产超过200斤。“西农导师一行的指导,让我带动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谢艳军话语铿锵。

联农带农的暖流同样涌动在树兴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军分享培训收获:“防疫和管理聪明是关键。”他现存栏720多只羊,通过推广白绒山羊改良技术,周边农户单羊产绒量实现了从2斤到4-5斤的飞跃。

“如今,通过“小牧丁”APP的记录开启了精细化管理,并在自种的苜蓿里添加中药。今后会更注重精细化、科学管理,帮助农户提升技术,一起增收。”杨建军的承诺朴实有力。

听了杨建军的介绍,罗军教授对其坚持选种优化表示赞赏:“质量会越来越好。”

导师团的行程继续深入,来到了榆阳区欣艳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张师丽引导大家走进大棚,并反映大棚玉米存在内外成熟不均的难题。

邹志荣观察后指出:“这主要是通风和光照条件差异造成的。”他建议改造大棚结构,提升高度(2.5-3米)与跨度(8-10米),以优化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并节省人工。同时,他强调需体系记录棚内月度温度数据,精准确定早熟玉米的种植时刻,确保其成熟度和上市期契合市场需求。

精准把脉:专家开方解“田间愁”

导师团不仅为学员的成绩喝彩,更直指进步痛点,精准开出“科技良方”。在榆阳区秋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大棚里,甜瓜与串番茄长势喜人,“头雁”刘锦飞的产业规模与效益实现了双提升。

然而,邹志荣教授在考察中了解到蓟马虫害的潜在威胁。他为刘锦飞开出了一套综合防治“处方”:清理田间以减少虫源基数、加强水肥管理以提升作物自身抗性、优先采用蓝板诱杀进行物理防治、引入捕食螨实施生物防治,并在必要时科学选用烟碱类农药。“只要加强这些技术升级,产量和质量还能再上新台阶!”邹教授中肯的建议,为刘锦飞指明了提质增效的路线。

食品加工领域的升级同样令人振奋。在沙盖妹食品科技公司,徐怀德教授特别赞赏其采用天然益生菌乳酸发酵技术加工沙盖菜:“产品无添加防腐剂,纯天然,难怪供不应求!”该公司负责人张红春笑着介绍,“公司现年产值已超600万元,带动合作农户亩均年收入达4000元,形成了‘头雁’带动600余户‘小雁’共同进步的生动局面。”

徐教授还列举了镇川碗托加工户张军军、炒米加工户谢圆圆等成功案例,指出正是这些“头雁”产生的集群效应,催生了建设“榆阳‘头雁’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宏图。

据了解,张红春正联合李永强、谢圆圆、张军军等“头雁”,在芹河镇规划建设占地300亩的现代化加工园区。该园区建成后,预计将带动超过200人就业。

回访结束时,罗军教授感慨万千:“榆阳‘头雁’们展现出的深厚‘三农’情怀、高效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以及自觉的联农带农担当,是项目成效最有力的注脚。”他特别强调,榆阳区政府构建的强有力政策支持体系,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榆阳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国正则表示,“头雁”项目在榆阳结出丰硕成果,充分印证了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引擎。区委区政府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领头雁”飞得更高更稳,引领“雁阵”齐飞,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头雁”振翅,群雁随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持续深化培育职业,让更多“领头雁”在广袤乡村的天空中,带领雁阵乘风破浪,将人才振兴的动能深深嵌入榆阳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壮阔版图。科技之翼掠过黄土地,丰收的故事,正由“头雁”带领乡亲们共同续写。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王婕

编辑:郭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