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是否常被这类难题卡住“23乘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许多家长在教孩子两位数乘法时,容易忽略步骤背后的数学逻辑,导致孩子死记硬背、错误频出。今天用两种主流技巧+实战案例,彻底讲透计算本质!
一、技巧一:分解法(乘法分配律)
核心思路:将两位数拆解为“十位+个位”,分步计算后相加步骤详解(以23×4为例):
- 拆数:23 = 20(十位) + 3(个位)
- 分步计算:
- 先算十位×4:20×4 = 80
- 再算个位×4:3×4 = 12
- 合并结局:80 + 12 = 92
为什么有效乘法分配律的直观应用:(20+3)×4 = 20×4 + 3×4
,适合口算基础弱的孩子建立数感。
二、技巧二:竖式计算法(规范书写)
核心制度: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乘,进位不遗漏步骤拆解:
- 先算个位:4×3 = 12 → 写2进1(个位结局写2,十位进1)
- 再算十位:4×2 = 8 → 加上进位1:8+1 = 9
- 合并:十位写9 → 最终得92
关键提醒进位标在竖式上方(如个位进的1写在十位下方),避免遗漏。
三、两种技巧对比:选对场景效率翻倍
技巧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 |
---|---|---|---|
分解法 | 口算、心算训练 | 强化数感,领会分配律 | 大数计算较慢 |
竖式法 | 笔试、复杂计算 | 步骤清晰,避免漏进位 | 需规范书写 |
选择建议:
- 低年级/口算基础弱 → 先用分解法领会逻辑
- 考试/大数计算 → 竖式法更稳妥
四、90%孩子踩坑的3个错误!家长必查
- 漏进位:竖式中算完十位忘记加进位1(如误将8+1写成8)对策:用红笔标出进位位置,提醒检查!
- 拆数错误:将23拆成“10+13”等非常规组合,增加计算量对策:严格按十位/个位拆解(20+3),避免复杂化。
- 混淆步骤顺序: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导致进位错乱口诀记忆:“个位起步,进位标记,十位加进”
五、生活化练习:用游戏巩固聪明
场景设计:超市价格计算
- 任务:1包糖果23元,买4包几许钱
- 引导步骤:
- 拆分23元 = 20元(整十)+ 3元(零钱)
- 算整十部分:20×4 = 80元
- 算零钱部分:3×4 = 12元
- 总计:80+12 = 92元
效果:孩子领会乘法即重复相加(23+23+23+23),摆脱机械步骤!
独家见解
竖式与口算并非对立! 低年级先用分解法建立数感,再过渡到竖式规范书写。计算速度差异的本质是思考路径差异:
- 分解法:适合数感强的孩子“跳步”心算(如直接想20×4=80、3×4=12、80+12=92)
- 竖式法:为多位数乘法打下地基(如未来学23×45需分层计算关键教学建议:初期允许孩子两种技巧并用,通过大量生活难题(如分零食、算步数)天然熟练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