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衡阳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衡阳的习俗作文550字? 衡阳的风俗有哪些

一、衡阳的习俗作文55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了解并参加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特色活动。然而,让我最沉醉,乐在其中的还是——衡阳的中秋节。

  天刚蒙蒙亮,就听到客厅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原来,大家已经开始准备鸡,鸭,鱼,肉余十种食材。为什么呢?由于晚上要做一桌美味佳肴,因此要准备这么多食材啊!哈哈!这一上午的时刻,没想到一堆老人,妇女就把菜场“偷”了个精光。我们小孩子也不闲着,拿着预备好的纸灯笼,火凤凰,等等左瞧瞧,右看看,好似在捉摸些什么?

  重头戏还在晚上7点才开始啊!!

  刚过7点,家家户户就端着大锅,小碗的物品飞奔到大殿前。把物品放在门前的大桌子,围着桌子依次坐下,盼望着月圆之时。我也一同坐下来,期待这月圆之时。7点30分时,听见有人大叫一声:“月圆了!”我们一同仰望天空,眼珠转也不转的盯着那一轮明月,显示出皎洁,淳朴!接着,双手握紧不但为一家的团圆做了个见证,而且希望以后一家人能经常团圆,相聚在一起赏月。赏完月,便是吃月饼了,我们每家做的月饼不但有十几种口味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精华是:我们每家的孩子要在月饼里写一句祝福的话,家家互相祝愿快乐,美满。

  吃完月饼后,就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灯会:谁要是答对了题,便可以找“少东家”领奖。每一次的灯会我都特别的开心,由于我每次拿奖品都会拿到手软啊!再灯会的那一条街上,游荡了许许多多的表演者,每一场表演都特别精妙,引人入胜。顿时,街上变得特别热闹。最终,一个节目便是——听月老讲故事。每次到了灯会后在另一方的榕树下有一群小孩围着一位化装成月老的老人讲故事。只要是不超过15岁得小孩便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树下听月亮上的故事。每次,我和邻居的孩子都听的特别入迷,沉醉在故事中。希望真的有月老为我们实现梦想。慢慢的,大家都回家歇息了,都陷入了甜蜜梦乡。

  这就是衡阳的中秋节,让人难忘,这风俗真是与众不同,我过了一次就爱上了它,我相信你也是。我现在还沉醉在衡阳的中秋节中。

二、衡阳春节习俗的作文?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有放烟花,贴对联,舞龙狮,吃团圆饭等。

三、云南文山清明节习俗作文开头?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其中一个。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一个,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四、关于清明节清远的习俗的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大众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接着叩头行礼祭拜,最终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独特气氛.

五、清明节习俗放鞭炮杰出作文?

今年春天,我们村里举行了四年一次的舞龙祭拜石敢当,叔叔叫我帮放鞭炮,于是我成了这里的职业人员其中一个。

到了那天,叔叔买来了几百条三十响鞭炮,可多了,似乎有七八个箩筐。我拿好一根香,等舞狮一停,就开始燃放鞭炮。我拿几条鞭炮摆成一列,接着点火‘啪啪’,鞭炮响了十几秒,我摆到的地方都炸的乱七八糟。我想了又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摆。我把20多条摆成3个圈,让它响的更久。哪知道,一点火,几颗鞭炮飞到旁边去,把旁边的也点燃了。这时,鞭炮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周围的大众都很惊讶。到了最终,我们把两个箩筐的鞭炮放在一起,我一去点火,就乱七八糟的响了起来,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响完后,空中漫天飞舞着红色的鞭炮纸。

该上山祭拜老祖宗了,出发咯!大众扛着祭拜品、一卷卷五百响的鞭炮、纸钱、蜡烛和香上山。到了墓旁边,虽然大众已经精疲力竭了,然而大众仍然坚持祭拜。大众祭拜好后,该燃放鞭炮了。。我和一位叔叔把两卷鞭炮摆在墓上转两圈,突然,鞭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响了起来,我们马上跑到离鞭炮20米的地方。原来是烧的纸钱把鞭炮点着了……

六、湖南衡阳习俗?

衡阳民俗的概括介绍~

  1、 掐字牌—光听名字“六胡抢”,你就可以晓得衡阳人发明的字牌是一门多么高深玄妙的技艺了。

  2、 在衡阳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牌馆,尤其是打麻将的人最多.你总会在打麻将时,听到那些牌品不好的人&34;捅娘席B&34;.(衡阳话&34;捅娘席B&34;是抱怨,发牢骚,骂人的意思)

  3、 高,中档饭店,排挡到夜宵摊,衡阳是遍地开花.但衡阳人最喜欢在排挡和夜宵摊子恰饭.我最怀恋的是和长辈,和同窗,和朋友来几瓶啤酒,一份炒麻拐(青蛙),一份唆螺和几份卤菜.这时最容易培养情感和打发时刻.

  4、 衡阳徕仉身上有十块钱,八块钱买包&34;白沙王&34;,一块钱吃壳子(槟榔),一块钱擦皮鞋。衡阳妹仉爱漂亮,几天不吃饭也要买新衣。

  5、 来到衡阳你就能深切体会前卫与流行的含义,衡阳中山南、北路商业街及周边,品牌店一家连一家。素有“小广州”之称的衡阳永远走在流行的前沿,服装款式创新独特,永远光鲜地装扮着爱美的衡阳人。

  6、 人有三六九等,货有高低贵贱。衡阳江东五大商品批发市场,誓将“憨货”进行到底。(衡阳话“憨货”是便宜货、次品的意思).

  7、 在外漂泊的席子(日子)恰米粉,总会想起小学时衡阳咯米粉,咋菜免费尽你放.

  8、 衡阳人大多喜欢坐摩托车,因此衡阳摩的满天飞.据说,摩的最早起源于这座城市,并解决了大批下岗工人再就业难题.灵活机动、价格便宜的摩的带来的方便是:随手一挥,两秒之内就有摩的靠上来,想到哪里就到哪里!

  9、 衡阳的教育自古就发达,四大书院其中一个的石鼓书院和船山先生就是历史的见证。小编认为一个地级市,衡阳却拥有二十多所大中专院校,十万大学生。(南华,师院,交工院尚可,其它都是六恰吧耶 、打摆子)

  1O、 衡阳的学子不仅聪明,而且勤奋,要不,湖南的高考状元吗理恰常在衡阳?

  11、 衡阳是甲老工业基地,技术工人众多,而且劳动力价格低廉,办厂创业很是方便。

  12、 西湖夜放白莲花。衡阳西湖公园的夏天,荷池碧叶连天,荷花于万绿丛中亭亭玉立,微风吹拂,香飘十里。不过,广实话,西湖公园很一般。

  13、 那个广衡阳话难懂又难听,那是你没听出几甲味。听惯了,你会觉得衡阳话实在有气势。一句“你甲死板婆拐”,听起你想死又想笑。

  14、 衡阳是个平民化的城市,也是个很会享受的城市。衡阳人有滋有味地生活在这里,懂得及时行乐和有的放矢。没钱时,也可以撑上那么一段时刻。

  15、 用蜜糖在&34;峡头鼓高头&34;浇出各种图案的糖艺人.还有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用别有韵味的衡阳话喊着收破烂的拾荒者,踩得机器呼拉转的做棉花糖的老人,还有卖唆螺、炸臭豆腐的……,这些民俗画面在衡阳保持得依旧鲜活.(衡阳话&34;峡头鼓&34;是石头的意思;&34;高头&34;是上面的意思)

  16、 要是打架,衡阳人会随手捡块&34;麽头鼓&34;等武器并反复地震慑无论兄弟们:“你吗拐,你想嘛样啦?”直到呸得你哑口无言,也就不用动拳头了.(衡阳话 &34;麽头鼓&34;也是石头的意思)

  17、衡阳&34;红白喜事&34;饭桌上的第一道菜都是一甲大碗,在衡阳喊&34;头碗&34;.里面有草鱼做的丸子和酿豆腐等衡阳正宗行为的土菜.正宗的&34;头碗&34;也只有在衡阳恰得到.

  18、 衡阳十大名片其中一个、驰名中外的古汉养生精,给你无限的精、气、神。

  19、 除了新疆,还有哪甲&34;死村旯角&34;的葡萄有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的甜?

  20、 衡阳人爱死甲唆螺,衡阳人连打啵(kiss)都像在恰唆螺,咯喊“打螺唆啵”。

七、衡阳结婚习俗?

结婚典礼这天的上午,新郎会带着接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新郎迎娶新娘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婚礼上的高潮部分。打开新娘房门迎娶新娘是要给伴娘们红包才有可能打开

八、衡阳过年习俗?

那鞭炮烟花,拜年收红包,吃汤圆,初二外婆家,初一爷爷家,吃团圆饭,坐在一起打牌,玩游戏猜花灯,在草原上放风筝,河里摸鱼

九、湖南衡阳过年习俗?

1.

在乡下,很多地方大部分都是早上过年,当然现在很多人家里是中午过年,由于早上太早了。

2.

搞一次大扫除,在过年前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一遍。

3.

买好新衣服,至今在我这都还有这种,当然一般都是小孩子,大人几年才会买一件。

4.

守钟到晚上12点,等待新年到来的时刻。

5.

贴对联,贴窗花这些都是必须的,代表喜庆。

6.

最终就是拜年了,先要去奶奶爷爷家拜年,初二就是娘家了。

十、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500字清明节作文(高一)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其中一个,每年的农历清明节前后,大众会在墓地祭扫祖先和逝去的亲人。这项传统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这篇文章小编将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及其相关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最早是由古代的华夏族民间宗教风俗演变而来。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清明节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点,也是春耕时期的重要节点。大众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祈求获得丰收和安全。随着时刻的推移,清明节渐渐演变成了一个纪念逝者的节日。

清明节的祭扫习俗

大众在清明节会前往墓地祭扫,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其中一个。祭扫的具体流程包括:修整坟墓、擦拭祭坛、焚香献花、烧纸钱等。祭扫除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外,还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顺带提一嘴,一些地方还会举办祭祀活动,大众会穿上传统服饰,参与拜祭仪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清明节的其他习俗

除了祭扫外,清明节还有许多其他习俗。比如,大众会踏青、游山玩水,享受春天的美好。顺带提一嘴,还有一道特别的清明节传统美食——清明粿。清明粿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粉等制作的糕点,它的形状长条状,颜色嫩绿,暗含象征新生、寿长的寓意。

清明节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对清明节的重视程度不断进步。除了传统的祭扫活动外,还出现了创新的方式,如通过网络祭扫、墓地陪葬服务等。这些现代化的祭扫方式让远离故土的大众也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节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传递尊老爱亲的重要方式,也是大众对生活的思索和珍惜的时刻。每年清明节,我们都应该去感受一下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通过祭扫和纪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快乐与亲情。

感谢无论兄弟们阅读这篇文章小编将,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无论兄弟们对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及其现代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祝无论兄弟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清明节!